宪法学
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
考点一 宪法的概念
一、宪法的词源
尽管古代的中国和西方都曾有“宪法”这一词语,但它们的含义却与近现代的“宪法”
迥然不同。在中国,将“宪法”一词作为国家根本法始于 19 世纪 80 年代。
【例】下列关于“宪法”的表述,正确的是:
【A】中国历史典籍中的“宪法”特指根本法
【B】近代意义上的“宪法”泛指典章法度,是“法律的法律”
【C】古代意义上的“宪法”与近代意义上的“宪法”没有本质区别
【D】近代意义上的“宪法”不仅是法的表现形式,而且是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。
(一)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
1.在内容上,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、最重要的问题。
2.在法律效力上,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。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:
(1)宪法是普通法律的制定依据。
(2)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内容、原则和精神相违背。
(2)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、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。
3.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,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。
(1)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,往往是特别成立的,而非普通立法机关。
(2)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,往往严于普通法律。我国《宪法》规定,宪法的修改,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
1/5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,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2/3 以上的多数通过。
(二)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
1789 年的法国《人权宣言》宣布,“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”。列宁也曾指出: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。
(三)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
【例题】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,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、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,关于宪法的根本性,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?()
A.宪法在内容上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、最核心的问题,包括国家的性质、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、国家的基本国策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
B.一切法律、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
C.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我国宪法的修改案
D.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、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。
更多内容请下载查看>>>